“此地嚴禁倒垃圾,違者重罰!”湖南省韶山市銀田鎮(zhèn)銀田村,有不少紅底黃字的警示牌,豎在一堆磚礫上。很多外來人不知道,這些地方原本是專門的垃圾池。
類似這樣的垃圾池,銀田村有100多個。今年8月起,銀田村開始實行垃圾分類,垃圾池被悉數(shù)拆除。“垃圾池不拆,垃圾分類就做不好,一定要‘倒逼’。”銀田村村主任顏昌為說。
銀田村的垃圾池,大多建在路邊或者集中居住點,一般長2米、寬1.6米,由紅磚圍砌,抹上水泥,便是簡易的垃圾“中轉(zhuǎn)站”。包裝盒、爛家具、瓶瓶罐罐、剩菜剩飯……各種垃圾堆放于此,臭味彌漫、蠅蟲滋生。
70歲村民成愛南的家距離垃圾池只有二三十米,她曾經(jīng)深受其害。成愛南說,以前隔好遠就能聞到垃圾的臭味,只要一刮風(fēng),便不敢打開門窗,她一直盼望著能把垃圾池拆掉。
上半年,拆除垃圾池進入議事日程。銀田村召開戶主大會,商議垃圾分類的具體辦法,并印制了村民手冊。8月1日至15日是試行期,讓村民們熟悉垃圾分類的流程。之后半個月,100多個垃圾池被一一拆除。
沒有了垃圾池,每家新添綠色、藍色兩個垃圾桶,標(biāo)明投放“可回收”和“不可回收”垃圾,餐廚垃圾、建筑垃圾則需自行處理。銀田村劃分為7個片區(qū),每個片區(qū)由一名保潔員上門收集初次分類的垃圾,再進行二次分揀。
然而,要扭轉(zhuǎn)固有的生活習(xí)慣,不是一朝一夕的事。不少人還是將垃圾一股腦地倒進一個垃圾桶。有村民說,垃圾分類后,環(huán)境是干凈些了,但麻煩也多了。還有村民抱怨:平時要工作,哪有時間搞分類,不如怎么方便怎么來。
保潔員朱雪純負責(zé)的片區(qū)有152戶居民。每天早上6點多,她便開著三輪電動車挨家挨戶收垃圾,既是保潔員,也是宣傳員。遇到?jīng)]有嚴格分類的村民,她不厭其煩地講:“樹葉、果皮不要倒在垃圾桶里。”“剩飯剩菜要自己處理,可以倒在菜地做肥料,或者喂魚。”
臨近中午,收集完一車垃圾,朱雪純和其他保潔員來到銀田村垃圾分揀中心。每名保潔員有一個獨立的房間,里面按書報類、金屬類、玻璃器皿類、廢舊衣服類、纖維塑料類、有毒有害類區(qū)隔。這些垃圾累積到一定數(shù)量后,再進行相應(yīng)處置。
銀田村還修建了餐廚垃圾處理中心,操辦紅白喜事產(chǎn)生的餐廚垃圾可運送到那里,發(fā)酵后成為肥料和沼氣。顏昌為說,終端能夠處理,分類才有意義。實行垃圾分類以來,銀田村垃圾清運量減少了大約60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