結(jié)婚,有婚禮策劃,鮮為人知的是,葬禮,也有專門的策劃師。
在他們的策劃下,告別儀式不一定播放哀樂,告別現(xiàn)場擺放的未必只有菊花。
“90后”葬禮策劃師高曉霞說,葬禮是人生的一件大事,有時,好好告別對逝者親屬來說,更是一種治愈。這份策劃的工作遠比自己想象的更有意義。
高曉霞與祭掃家屬的合影(受訪者供圖)
初次嘗試 從平面設計到葬禮策劃
學平面設計專業(yè)的她考編失利后,經(jīng)周圍人推薦來到蘭州的一家陵園工作。由于她的同學朋友幾乎沒人從事這一行,很多時候,她都是自己在摸索。最初,她的工作與平面設計有關,她在設計中選擇能讓人感覺平靜的顏色撫慰親屬,同時,因為接觸了太多關于生死的故事,讓她自身也收獲了寧靜。在工作中,她發(fā)現(xiàn)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個性化落葬儀式,于是,她開始嘗試參與個性化葬禮設計。
她回憶說,剛開始策劃時也會借鑒婚禮中的儀式設計。“葬禮與婚禮一樣都是人生大事,能夠讓親屬在一個很正式的儀式上告別逝者,會是一種很好的撫慰。”高曉霞說。
好好告別 是一件重要的事
同樣是策劃,葬禮相比婚禮策劃的難度可能更高。
“有些家屬情緒太悲傷了,不愿意過多描述,有些親屬提出的要求則很抽象,不夠具體,有些則情緒比較激動,溝通的時候需要先安撫他們,最終一個設計完成需要很多次的溝通打磨。”
在為一名軍旅作曲家策劃告別儀式時,家屬希望能夠體現(xiàn)出逝者的身份特征和生前的經(jīng)典作品。經(jīng)過反復溝通,她為儀式設計了“紅色文化、文藝工作、音樂符號”這幾個關鍵詞。在告別現(xiàn)場播放逝者生前作的曲子,布置現(xiàn)場使用音樂相關的元素,在墓碑和現(xiàn)場放置了紅色紗幔。這場告別儀式,從最初接待溝通到現(xiàn)場落實,用時很久,光是為了如何體現(xiàn)和使用紅色元素就思考了很久,最后紅色紗幔的現(xiàn)場效果讓家屬感到很滿意,高曉霞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。
高曉霞說,告別儀式,既幫助逝者完成“人生最后一件大事”,也能讓親屬們和逝者好好告別,然后更好地生活,所以,她在策劃時一點都不敢馬虎,生怕讓逝者和家屬留下遺憾。
對抗偏見 改變刻板印象
高曉霞和團隊伙伴們
隨著個性化需求越來越多,葬禮設計需求也逐漸增多。與此同時,高曉霞對自己職業(yè)的接納程度也越來越高了。
剛開始,她不好意思和朋友說自己的工作,擔心大家對這一行存在恐懼和偏見。如今的她,聽了太多生死事,早已不擔心這些,反而覺得工作讓自己很有成就感,她笑著表示,自己已經(jīng)當過6次伴娘了,朋友們都覺得這就是一份普通的工作。
高曉霞的同事關桂林2018年來到陵園工作,她原本開著一家服裝店。“大家都到線上購物,線下實體店受到的影響較大,于是她關了店鋪,選擇了殯葬這一行業(yè)。”
初到這個行業(yè)的關桂林還有點別扭,有時在回家的公交車上,接到逝者家屬打來溝通的電話,她會感覺周圍人的眼光全在她身上。
“大家對死亡有時比較忌諱”,關桂林說,但在工作中,聽了太多死亡和人生故事,反倒很平靜了。
“家屬的悲傷,我們可能沒辦法完全感同身受”,高曉霞說,但在整個溝通中,耐心傾聽,對悲傷的親屬們來說也至關重要,回憶、談論、不留遺憾地告別,真的可以治愈悲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