崔帥正在聚精會神地工作。受訪者供圖
握住崔帥的手,手掌粗糲、骨節(jié)粗大,很難讓人與他29歲的年齡聯(lián)系起來。
“手指已經(jīng)伸不直了,典型的一雙鉗工手。”近日,在山西航天清華裝備有限責任公司五分廠,509鉗工組組長崔帥笑著向《工人日報》記者介紹自己的手。
了解崔帥,就從他這雙可以感知微米級精度誤差的手開始。
3個月前,在“三晉工匠”年度人物發(fā)布晚會上,崔帥將一張A4紙鋪在氣球上,啟動電鉆,俯身小心翼翼地操作,片刻過后,紙面打出一個小孔,而氣球紋絲不動。
崔帥還有一項手上絕活,在生雞蛋蛋殼上打孔,蛋膜不破,蛋清不溢。
“好鉗工干的都是用機器無法加工、必須靠手工完成的精細活。”崔帥說,苦練紙張鉆孔、雞蛋打孔,就是為了鍛煉雙手對精度的把控能力,應對復雜條件下的生產(chǎn)任務。也正因為如此,年紀輕輕的崔帥已是獲得“全國技術能手”稱號的高級技師。
從倍感迷茫到相信技能
年少時,崔帥貪玩、愛打游戲,導致中考7門功課的總成績還不到200分。
初中畢業(yè),該何去何從?奔著學一門手藝的想法,崔帥來到一家民辦技校就讀。
頭兩年,理論課居多。彼時的崔帥只覺得學習枯燥乏味,“找不到方向,對未來倍感迷茫。”
一次展示活動上,親眼見到的技能絕活讓崔帥深受觸動。“有位鉗工老師傅,看了一眼鑰匙就能記住牙型,用一把銼刀很快就‘復制’出了一把鑰匙,并且順利打開了鎖。”那一刻,崔帥真的服氣了,在現(xiàn)場使勁兒地鼓掌。
2013年,崔帥就讀的技校由民辦轉為公辦,他還享受了技校生免學費補助政策。國家持續(xù)加大對高技能人才的培養(yǎng)力度,讓崔帥意識到,廣大技術工人的職業(yè)發(fā)展前景更加廣闊。他開始覺得,“學好技術,當工人也挺好”。
崔帥動手能力很強,當他開始全然把心思放在一方操作臺上,進步飛快。技能的精進也不斷激勵他“通過技能改變?nèi)松\”。
技校畢業(yè)后,崔帥進入山西航天清華裝備有限責任公司工作。“每當在視頻中看到公司研制生產(chǎn)的發(fā)射臺成功發(fā)射火箭升空,胸中就涌動著一股澎湃激情。”崔帥更加刻苦地練習技能,期待能早日親身參與這項偉大的事業(yè)。
探路首品加工
2018年盛夏,崔帥在悶熱的工房里參加技能集訓。兩個多月里,集訓隊里年齡最小的他“練得最苦”。高強度的訓練讓他的手指僵直,簡單熱敷后他就繼續(xù)練習,深夜還要復習理論知識,一天只睡四五個小時。
時光沒有辜負努力的人。在當年舉行的第六屆全國職工職業(yè)技能大賽上,崔帥獲得了鉗工組個人第三名的好成績。
大賽一戰(zhàn)成名,崔帥越干越有勁頭,第二年便肩挑大梁,先后擔任副班組長、班組長,帶領團隊承擔國家重點型號產(chǎn)品的總裝總成任務。
一次,某產(chǎn)品關鍵結構件需要在兩天內(nèi)完成加工裝配,關鍵時刻卻發(fā)現(xiàn),傳感器接收不到信號,調(diào)試工作無法進行。
重任再一次落在了崔帥肩上。“在一個長度10多米、直徑兩米多的圓柱形筒體里,打一個30毫米的臺階孔,傳統(tǒng)的精密機械根本無法使用,只能靠手工操作來加工。”手工鉆孔一旦失敗,傳感器螺紋孔受損,損失難以估量,崔帥心里并無十足把握。
經(jīng)過連夜攻關討論,他靠手工刃磨出了一種新型組合鉆孔裝置,成功解決了加工難題,最終確保產(chǎn)品按時交付。
直面挑戰(zhàn),取得突破,已是崔帥的工作常態(tài)。參加工作以來,他攻克46項工藝難題,發(fā)表論文20余篇,申報實用新型專利3項,累計創(chuàng)效2000多萬元。
在崔帥帶領下,509班也成了響當當?shù)?ldquo;首品加工班”,先后完成100多個品種的國家重點科研型號和航天產(chǎn)品試生產(chǎn)任務。
帶領班組向“新”而行
“航天人常說,100-1=0,也就是說,做得再好,只要有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不合格,就要重頭再來。所以我們必須將工作做到極致。”大型有色金屬筒體研制和試驗生產(chǎn)任務,涉及十幾個工種,有上百道工序、上萬個零部件,作為班組帶頭人,崔帥不敢有絲毫懈怠。
“一個型號產(chǎn)品的加工耗時長達3個月。”回憶起這場“持久戰(zhàn)”,崔帥表示,從加載、對接,到彌縫、氣密驗證等裝配環(huán)節(jié),他都親自把控,每完成一道工序,他就會簽出一張合格證。“前前后后,總共簽出了近200張合格證”,裝配任務的復雜程度可想而知。
長期在生產(chǎn)一線歷練,崔帥擁有了一項特殊技能——他能將多張2米長的圖紙在腦海中進行立體成像,快速完成從二維平面角度到三維空間弧度的轉換和計算,以便合理安排工序、調(diào)配人力。
有時,為搶抓生產(chǎn)節(jié)點,509班需要三班倒實現(xiàn)24小時生產(chǎn)。崔帥雖然年齡不大,但抓起生產(chǎn)管理卻井井有條。
崔帥有著自己的“管理秘籍”。比如,上密封條時必須壓緊,不允許有間隙、破損等情況出現(xiàn),他就安排責任心更強的工人去干;筒體上漲圈時,不僅需要體力,更需要拿捏力度與技巧,他就讓年輕人嘗試操作,老師傅在一旁指導。
“目前,公司正在推動改革,我們班組想要由原先的成本中心變?yōu)槔麧欀行,還需要創(chuàng)新生產(chǎn)方式,重新梳理工序流程。”近段時間,崔帥一直在查閱新質(zhì)生產(chǎn)力方面的資料。
他的手再次在鍵盤上飛舞,這一次,他要向“新”而行,為班組降本增效探出新路……( 劉建林 李彥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