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有兩群人最神秘,一群是國醫(yī)大師,另一群是中科院、工程院的院士,對他們來說,“長壽”似乎很簡單,八九十歲高齡精神矍鑠、神采奕奕是常態(tài)……
國醫(yī)大師、院士們的養(yǎng)生之道是什么?想必很多人都對此充滿好奇。
下面這8句話,是幾位國醫(yī)大師、院士的心血總結,非常難得,句句都是“救命丸”!
養(yǎng)生最怕過
飲食不能過:“生活條件好了,老人飯食是越來越好。”好東西面前,往往控制不住食欲,一不留神就容易吃過頭,要把握一個原則:“粗細好壞”都要吃,但都不能過。
穿衣不能過:穿衣過多,身體易出汗,陽氣不能泄越,便干擾了人體陰陽平衡。“不能怕麻煩,衣服要隨時增減。”
“穿衣太緊,不透氣,病就愛上身。”溫熱不透氣,中老年女性就容易感染尿道炎,尤其是糖尿病患者,更易發(fā)病。而對于男性來說,前列腺也是最怕熱的。又緊又厚的冬衣,也會給前列腺炎的發(fā)作提供良好的環(huán)境。
運動不能過:越是天冷,越不能躲在屋里不運動。“多運動,就可以保持大便通暢。”老年人常常有便秘的困擾,多運動在很大程度就能避免這個麻煩。
多出去活動,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。“老人、年輕人都一樣。生命在于運動。”
養(yǎng)生先養(yǎng)慈悲心
心態(tài)平和、為人忠厚,氣機自然順暢,身體也就能陰平陽秘,氣血平衡。如果心胸狹隘,滿腦滿心都是羨慕、嫉妒、恨,斤斤計較,什么養(yǎng)生也沒用。
養(yǎng)生除了一個好心態(tài),最重要的莫過于飲食。注重一點,過酉時(下午5點到7點)不食。
因為過了晚上7點,進食不易消化,既為脾胃增加負擔,也易使人發(fā)胖,導致疾病叢生。日常多喝綠茶,每餐不可缺蔬菜,一日三餐,早上吃飽,中午吃好,晚上吃少。
養(yǎng)好腎才更長壽
腎有主藏精、主生長、發(fā)育、生殖,主水液代謝等功能,被稱為“先天之本”。把腎養(yǎng)好了,身體自然就會少生病、更長壽。
養(yǎng)生最主要的是養(yǎng)腎,我以前吃些普通的養(yǎng)腎保健藥物,后來結合自己近80年的行醫(yī)用藥經驗,配伍出一個泡酒方:
地黃、枸杞子、黃芪、茯苓適量放到1000克紅酒中放一月左右就能喝了,我還給它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叫御壽酒。
這個酒方重點考慮了腎和脾兩個方面,像地黃、枸杞子負責補腎,黃芪、茯苓能健脾,這些都是藥食同源的藥物,不溫不燥很平和,晚上喝一點既養(yǎng)脾又養(yǎng)腎,對睡眠也有好處。
“讓養(yǎng)腎成為日常生活當中的一種習慣,在日常的飲食、運動、情志、起居當中輕松實現養(yǎng)腎,做到了這些可以延緩衰老、健康長壽。”
午間散步,采陽養(yǎng)生
從中醫(yī)的角度來看,正午是一天中自然界陽氣最盛的時候,人體自身的陽氣也達到了一天中相對旺盛的狀態(tài);
選擇這個時候背部朝陽散散步,可進一步振奮人體陽氣,促進氣血運行,加快新陳代謝,從而起到采陽補腎的作用。
不少老年人身體虛弱,怕冷、疲勞、腰膝酸軟冷痛、氣短乏力、夜尿多,甚至是經常感到精力欠佳、困乏嗜睡的年輕人,都可以學學這個“午間散步采陽養(yǎng)生法”。
靜養(yǎng)不動,等于慢性自殺
俗語說“千年的王八,萬年的鱉”。有人說,這兩種動物就愛靜養(yǎng)不愛動,照樣活得長。這種說法大錯特錯!
烏龜是骨頭包著肉,人是肉包著骨頭,烏龜是‘冷血’,人是‘熱血’,能一樣嗎?烏龜身上有230多塊骨頭,90多個關節(jié);人身上有206塊骨頭,230個關節(jié)。
人身上那么多關節(jié)就是讓你運動的。只有運動才能保證關節(jié)軟骨的健康。關節(jié)軟骨里沒有血液供應,必須得吸收關節(jié)液才能營養(yǎng),而關節(jié)液只有活動時才能大量分泌。
所以要想長壽多運動,我的旅行箱里一直放著拉力器,無論到哪里出差我都帶著它,用它鍛煉,這個習慣已經保持十多年了。
不要人為地給自己“誘發(fā)”腫瘤
我是臨床腫瘤學方面的專家,可我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會發(fā)生癌變,舉個例子:我們的身體就像一部精良的汽車,每個臟器24小時都在辛苦工作,當然需要保養(yǎng)和檢修。
不少腫瘤,可以說是被自己不良的生活習慣“誘發(fā)”出來的。
比如過多食用高脂飲食、喜歡吃肉、不吃蔬菜就容易誘發(fā)出越來越多的腸癌患者;吸煙的人增多則會導致很多無辜的“二手煙”肺癌患者;性生活混亂、感染HPV(人乳頭狀病毒)則使得宮頸癌發(fā)病上升——然而這些不良因素完全是可以控制的。
該睡覺時睡覺、該吃飯時進食,每天有一定時間鍛煉,不要抽煙喝酒。養(yǎng)成規(guī)律的生活習慣,保持良好的生活節(jié)奏。 “總之,不要人為給自己制造很多不利因素,才有利于防癌控癌。
心態(tài)陽光點,別把錢看太重
我認為錢是有限的,人的生命是有限的,但是人的感情和人的愛心是無限的。當你生命終了的時候,上帝不會問你有多少錢。
當下社會中的一些人確實需要精神救贖,我們應該充滿希望的去幫助社會,而不是去抱怨。
就拿我舉例吧,我有眼病,常常流淚,看了很多地方也沒有能看好,但是我不會去抱怨,經常對自己說:“我在悲傷的場合流淚了,他們會覺得我很同情他;在快樂的場合我流淚了,他們會覺得我能與他們一起來感受快樂;而當我要去見上帝時,上帝會說你回去吧,因為你流著淚一定是還留戀著那塊土地。”
很多事情要換個角度去想,無論是科學家、醫(yī)者,還是整個社會,一定要有陽光心態(tài),如果只有抱怨,那就不會有前進的激情和動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