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最新中文字幕3_久久中文字幕永久第一页_一级特黄片在线免费看_日本熟女中文字幕DVD

您當前的位置 :首頁 > 人物 > 我們身邊
投稿

寶雞76歲大爺21年創(chuàng)造31項發(fā)明 “花式寵妻”成網(wǎng)紅

2021-11-15 08:42:17 來源:北京青年報 作者: 王靜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

 

  洗菜機圖紙

  陽臺成為辛世武的“科學實驗室”

  自動爬樓機

  翻身床、爬樓機、洗菜機、搓澡機、電動拖把、自動升降坐便器、秦腔電動打擊樂器……這些五花八門的發(fā)明創(chuàng)造,都出自一位花甲老人之手。為了方便和滿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,他在退休之后的20多年里,先后創(chuàng)造了31項發(fā)明,其中有5項發(fā)明獲得了國家實用技術專利。

  近日,“76歲大爺研發(fā)31件老年人神器”登上微博熱搜榜,話題閱讀量高達4936萬。而“花式寵妻”的硬核話題也在朋友圈不斷“刷屏”,一時間成了聞名全國的“網(wǎng)紅”。這位老人就是被網(wǎng)友戲稱“寶雞愛迪生”的辛世武,他是陜西省寶雞市陳倉區(qū)衛(wèi)生局的一名退休副局長。為了搞發(fā)明,他不僅花光了十幾萬退休金,還失去了左手的一根小拇指,但這依然阻擋不了他追夢的腳步。如今,辛世武只想把自己的全部發(fā)明整理成冊,再生產(chǎn)一批保健床投放到敬老院、養(yǎng)老中心等護理機構,服務更多行動不便的老年人。

  為癱瘓父親設計的“多功能保健床”有150多個零件

  退休至今,辛世武自主發(fā)明的31件產(chǎn)品中,有19項發(fā)明都是為了更好地服務老年人。讓行動不便的老年人享受優(yōu)質(zhì)老年生活,是辛世武潛心鉆研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
  1999年,辛世武的父親因動脈硬化導致半身不遂,癱瘓在床,整天起不來床,也翻不了身。“父親腦子非常清醒,但身上總是難受。”辛世武說,當時自己還在上班,照顧老人的活兒大部分都落在了老伴兒身上。為了防止老人長時間躺在床上,身上生褥瘡,他們每隔一個多小時就要幫忙翻一次身。這看似簡單的護理工作,對當時已經(jīng)50多歲的夫妻倆來說,卻并非一件容易事兒。

  老父親的痛苦,辛世武看在眼里,也疼在心里。在陪老父親輾轉(zhuǎn)于西安、北京等各地醫(yī)院看病時,他一直想尋找一款能幫助臥床老人翻身的多功能護理床,但苦尋無果。“那時市場上還沒有保健床,所以我就想弄個能翻身的床,但是一直沒有實踐。”退休后,辛世武有了大把的閑暇時間,無心老年娛樂生活的他,重新拾起想為父親打造一款具備翻身功能“保健床”的念頭。他說干就干,立馬買來材料和器件,開始動手設計。

  為了實現(xiàn)臥床者翻身、坐起等一些簡單操作,辛世武費盡心思,他親自設計圖紙,測試床體性能,在一次次的失敗中汲取經(jīng)驗,僅用了兩三年時間就成功研制出了第一代保健床的雛形。“制作保健床遇到的最大難題,就是無法控制床板的運轉(zhuǎn)速度和力度,我做了上百次實驗,才找到了適合老年人的速度和力度。”

  2006年,這款具備翻身、坐起等多功能的保健床終于問世,它由縱向三塊床板和150多個零件組成,除了請工廠代為加工的床體和從市場上購買的一些電子元件,有將近100個零件都是由辛世武親自設計,再通過切割、焊接等技術達到自己想要的形狀和性能。

  辛世武在床頭懸掛了一個藥瓶改制的簡易遙控器,臥床者躺在中間床板,就能自行通過控制遙控器,讓左側或右側的床板能夠緩慢向上抬起90度,輔助實現(xiàn)左右翻身。需要方便時,臥床者只需將自己推坐起來,點擊按鈕打開大便孔,完事兒后還能控制打開床頭的排氣扇,清除屋內(nèi)異味。當然,保健床的實用功能不止這些,它還具備了很多隱藏技能,臥床者即便不下床,也能通過遙控器開關窗戶或窗簾,甚至還能給陽臺的花花草草澆水。

  “生了病,躺在床上起不來會很難受,還得天天麻煩子女翻身,一上午兩三次,時間長了都會煩。”有了這款保健床,自己一只手就能控制,隨便怎么翻都行。在不斷的改良和優(yōu)化中,辛世武又新增了定時功能,可以設置隔幾個小時為臥床者翻身一次。“我平常吃完飯也會上去翻一翻,就當鍛煉了。”

  這是辛世武退休后最先開始搞的一項發(fā)明,也是獲得國家實用技術專利的五件作品之一。但遺憾的是,辛世武的老父親沒能享受到兒子費心研制的成果。

  “退休時間多,跳舞腰不行,倒是搞發(fā)明還能行”

  其實,辛世武的發(fā)明之路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(jīng)初露端倪。

  人如其名,辛世武自小就喜歡研究各類機器,平時喜歡動手制作一些“新事物”。1968年,辛世武從鳳翔師范學校畢業(yè)后,被分配到當時的寶雞縣千河鎮(zhèn)一所小學任教,擔任數(shù)學老師兼音樂教師。任教期間,辛世武發(fā)現(xiàn)學校缺少教學儀器,他就自己動手制作了常用的直尺、圓規(guī)等教具,以及一些做實驗用的儀器。

  “因為上課沒有儀器,課本上好多知識就教不了。”辛世武說,他有一次上課教幾何,在給學生介紹水準測量儀時發(fā)現(xiàn),學生們對這款儀器特別感興趣,但這么專業(yè)的儀器在當時極為稀缺,他就想著做一個測量儀。可是,他自己也只是在上學時使用過幾次,對水準測量儀的構造不甚了解,試做了幾次,均以失敗收尾。偶然間,辛世武聽說在附近修引渭渠的工程師有一個精密的水準測量儀,他原本想借來看看,誰知人家根本就不愿外借。為了盡快了解水準測量儀的構造,辛世武在教學之余,經(jīng)常跑到工地上觀察請教。他花費了一年多的時間不斷改良和完善,最終制作出的簡易版測量儀足以滿足日常教學所需。

  “那個年代什么都缺,我本身又喜歡動手,就逐漸地愛上了發(fā)明。”辛世武上初中時特別喜歡物理,課上也學了電動機的工作原理,再加上每次看到機器都愛研究一番,因此掌握了許多機械知識。“我就是把課本里學到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,利用這些機器的工作原理舉一反三,搞一些小發(fā)明。”

  在鄉(xiāng)村小學任教3年后,1970年,辛世武進入人民公社工作,之后又調(diào)但縣委組織部。1988年,辛世武到當?shù)匦l(wèi)生局工作,在人生的最后一崗呆了整整12年。2000年,時任衛(wèi)生局副局長的他退居二線,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發(fā)明創(chuàng)造上。

  辛辛苦苦工作了一輩子,退休后也沒閑下來。但在辛世武的眼里,他的另一種人生才剛剛開始。“退休后,空閑時間太多了,咱年紀也大了,去勞動也沒勁兒,打牌又心疼,跳舞腰不行,倒是搞發(fā)明還能行。”

  秦腔電動打擊樂器已經(jīng)研發(fā)到第五代,一人能同時演奏十二種樂器

  除了對機械設備比較感興趣外,辛世武最大的愛好便是聽秦腔戲曲。

  一次,辛世武在參加秦腔自樂班活動時發(fā)現(xiàn),不管是文樂隊還是武樂隊,演奏時都至少需要五六個人配合才能正常演出。“但五六個人訓練起來相當困難,甚至幾年也訓練不出一組打擊樂隊。”他就想,能不能發(fā)明一個只需一個人就能演奏的電動打擊樂器呢?

  雖然辛世武從七八歲就開始學板胡,對秦腔文武戲的其他樂器也都略知一二,但是要一個人身兼數(shù)職,演奏出原本由五六個人合奏的秦聲秦韻,難度系數(shù)并不低。而且,想要打造一款通過操控鍵盤實現(xiàn)5種樂器的機械敲打,這不僅需要自動化、電子、物理等相關知識,還需要具備焊接、木工、鉗工等各項專業(yè)技能。這對只有中專文憑的辛世武來說,一點都不簡單。

  制作電動打擊樂器自然少不了各種電子元件,但市場上售賣的電子元件幾乎都不符合辛世武的需求。為了尋找這些部件,辛世武跑遍了市內(nèi)市外的電子元器件商店,甚至嘗試在網(wǎng)上訂購。“有時好不容易找到一個電子元件,買回來裝上又發(fā)現(xiàn)不適合,耗時費力。”遇到搞不明白的問題,辛世武就四處求師解答疑惑,沒日沒夜地冥思苦想,有時睡到半夜突然想起一個念頭,就爬起來寫寫畫畫。“初中學過幾何圖形嘛,那我就能繪制圖紙。”辛世武繪制的電路圖紙看上去極其復雜,紙上的線條密密麻麻,幾經(jīng)波折后交匯在某處。

  經(jīng)過數(shù)百個日夜的研發(fā)攻堅,辛世武理想中的“秦腔電動打擊樂器”終于做成了。電動打擊樂器由暴鼓、板胡、梆子、牙子(亦稱檀板)以及镲、大鑼、小鑼三件銅器組成,主要以秦腔武場面為主。每件樂器都安裝了電磁裝置,通過設備連接到控制發(fā)音的微型鍵盤里,按壓按鈕通電后,裝置產(chǎn)生吸引力,敲打樂器發(fā)聲。

  有了這臺多合一的電動打擊樂器,原本需要五六個樂手才能演奏的秦腔表演,辛世武一個人就能搞定,這在當?shù)匾疝Z動,各大媒體爭相報道。辛世武帶著這套“電動裝備”,先后受邀參加了寶雞市“絕技”表演和陜西省第三屆藝術節(jié)表演,均贏得第一名。2003年年底,辛世武不僅登上了陜西省春節(jié)晚會的演出舞臺,還踏上了北上的火車,到北京參加中央電視臺《曲苑雜壇》的節(jié)目錄制。當他一人操作電動打擊樂器在舞臺中央演奏時,節(jié)目主持人曾評價:“這在全國是唯一的。”

  但辛世武對“電動打擊樂”的研發(fā)卻并未止步。后來,他又用了一年多的時間研發(fā)出了第二代電動打擊樂器,加入了秦腔文場面的一些演奏樂器,比如板胡、二胡、電子琴、大提琴、揚琴、貝斯等。“第二代加入了一些西洋樂器,難度就比較大了,科技含量也相對較高。”辛世武按照電子琴千分之一的大小制作了一個微型鍵盤,安裝在二胡琴桿上,并把電子琴等西洋樂器的外輪廓和鍵盤都去掉,只留下琴鍵發(fā)音板,再用電線將電子琴的琴鍵連接到微型鍵盤上,通過彈奏微型鍵盤來控制彈奏電子琴。“其實就相當于用兩把二胡和板胡來控制所有樂器的演奏。”

  當問及發(fā)明過程中是否遇到難以克服的問題時,辛世武總愛說一句話:“要有啃硬骨頭的精神,要不斷摸索、反復琢磨,一次實驗不成功,就十次、百次反復試驗,問題總能解決了。”如今,秦腔電動打擊樂器已經(jīng)研發(fā)到第五代了,一個人能同時演奏十二種文武樂器。

  搞發(fā)明難免要跟各種工具和器械打交道,受傷自然無法避免。2016年7月,由于對電鋸的性能還不甚熟悉,辛世武在切割電動樂器的木插頭時,左手小拇指不慎被電鋸鋸斷。“當時家人就一致反對,不同意我再繼續(xù)搞發(fā)明了。”辛世武回憶道,醫(yī)生說斷指已經(jīng)接不上了,在家人的勸說下,他住院修養(yǎng)了4個月。“唉,當時我也不想搞了,但一步一步走到現(xiàn)在,花費了很大功夫,心里確實放不下。”受傷后,辛世武也曾認真考慮過是否要放棄“夢想”,但無所事事的老年生活讓他感到無比乏味,出院后不久,辛世武就開始“重操舊業(yè)”。

  “他受傷后,我心情一直不好,好好一個人被搞成這樣子。”辛世武的老伴兒李巧翠一想起他受傷的手指,就很揪心,當時就一直制止他,堅決不讓他再做了。但又想著這20多年來,他不打牌不抽煙,就喜歡跟機器打交道。“你阻止他,他心里也不好受,所以我回頭就又支持他了。”相伴五十載,李巧翠實在不忍心扼殺他的夢想。

  20天制造“升降專梯”上下樓,總成本不到300元

  在辛世武的諸多發(fā)明中,他最中意的則是安裝在一樓樓梯口,供街坊鄰居上下樓使用的“自動爬樓機”。這也是李巧翠最喜歡的一項發(fā)明。

  辛世武和老伴兒住在小區(qū)二樓,每次上下樓都要爬十多米的樓梯。“我老伴兒年輕的時候操持家務、干農(nóng)活,累著了。老了以后,腿腳不好,腰肌和膝關節(jié)勞損嚴重,上樓也比較費勁。”像老伴兒一樣腿腳不方便的老人普遍存在,住在沒有電梯的樓房里出行都是問題。隨著年齡不斷增長,辛世武越來越感受到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局限和困難。

  怎樣才能更簡單方便地上下樓梯呢?辛世武原本打算做致力器,但由于成果過于高昂,便放棄了。“我就各種設想,做了好多方案,最后才考慮做個自動爬樓機。”2019年4月份,辛世武開始著手籌備,花了大半年的時間設計、選材,模擬了上百次實驗,10月10日開始制作,僅用20天時間就完工了,11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。爬樓機固定在1樓的樓梯護欄上,由護板、扶手、座位以及上下兩個軌道組成,“所有的材料都是從舊貨市場淘來的,總共不到300元錢。”

  爬樓機的工作原理并不復雜。通電后,電機帶動減速機,減速機再帶動另一個減速機,通過兩次減速達到適宜的速度,從而帶動座椅實現(xiàn)升降。目前爬樓機最大承重可達180斤,單趟運行一次需要1分鐘左右,速度也比較合適老年群體。此外,對于老人而言,使用起來也非常簡單。只需放下座位,人坐穩(wěn)后系上安全帶,再插上有控制開關的電源線,就能上樓了。為了方便晚上使用,辛世武在護板上還安裝了一個小燈頭。如今,自動爬樓機成了老兩口的出行“專梯”,幾乎每天都要乘坐兩三次。“它不占樓梯面積,也完全不影響其他人上下樓。”辛世武解釋道。

  為搞發(fā)明花光十幾萬退休金,老伴兒撿破爛補貼家用

  “人老了以后,行動不便,走不成,但還想去客廳轉(zhuǎn)一轉(zhuǎn),到陽臺上看一看。”為了解決自己和同齡人憂心的問題,辛世武發(fā)明了附帶按摩功能的“電動車”,不僅能在屋內(nèi)來去自如,還能在移動過程中啟動捶背裝置。

  從客廳的“電動按摩椅”“電動拖把”到衛(wèi)生間的“自動搓背機”“升降馬桶”,從臥室的“電動翻身床”到廚房的“洗菜機”“洗碗機”,80多平方米的房間里堆得滿滿當當,隨處可見由塑料藥瓶做成的開關以及粘貼在藥瓶上的使用說明,鉗子、斧頭、螺絲刀等工具有序擺放在臥室角落。放置著焊機、切割機等器械的2平方米陽臺,則是辛世武專屬的“科學實驗室”,他在這里完成了自己的所有發(fā)明創(chuàng)造。寒來暑往20余載,這一方天地承載了他全部的夢想和退休生活。

  當然,成功的背后,總離不開一個人在默默付出。平日里,一心撲在發(fā)明上的辛世武“兩耳不聞家務事”,里里外外的瑣碎全部由老伴兒操持。辛世武雖插不上手,心里卻惦記著妻子的辛勤付出。2013年冬天,辛世武幫老伴兒洗菜時,雙手泡在冰冷的自來水里,被凍得生疼。當時,他就想發(fā)明一款自動洗菜機,既能解決冬天冷水洗菜的問題,又能減輕老伴兒的家務負擔。經(jīng)過構思,辛世武借鑒洗衣機的工作原理,在水桶底放置濾網(wǎng),將要清洗的蔬菜放置在另一個濾網(wǎng)內(nèi),通電后利用正反水流從3個角度旋轉(zhuǎn)沖刷,將葉類和根莖類蔬菜清洗干凈。經(jīng)過幾十次的試驗,簡易版的洗菜機就做成了。隨后,辛世武又利用同樣原理發(fā)明了洗碗機,并雙雙獲得國家專利。

  “洗碗機、洗菜機一搞出來,我都是第一個享受上的。這就是他對我的關心。有了電動拖把,拖地就輕松一點。”李巧翠說,雖然他不做家務,但是他發(fā)明的洗菜機、洗碗機,也都是在為自己著想。“所以說,你就要高高興興地支持他。”

  這些年為了搞發(fā)明創(chuàng)造,辛世武花掉了十幾萬的退休金。為了支持他,李巧翠經(jīng)常在辛世武忙碌鉆研的時候,悄悄拎著麻袋和夾子出門撿破爛。“實際上搞發(fā)明沒掙來錢,這幾十年投資也不小。”她想著,這是兩個人共同的家庭生活,自己去撿破爛賣錢還能補貼家用,撿到的原材料還能讓他搞發(fā)明。“他要生活,還要搞發(fā)明,天天跟他要錢,他從精神和心理上就不高興了,心情就不好了。”

  在李巧翠眼里,辛世武發(fā)明這么多東西,對社會來說也是一種貢獻,所以她總是盡自己最大努力去守護他的“發(fā)明夢”。“不管他搞啥,身體是健康的就行。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就是福氣,也是家庭的福。”

  前不久,央視新聞專訪播出的《寶雞七旬老人辛世武:用心發(fā)明匠心筑家》,讓更多的網(wǎng)友關注到他,一時間,辛世武“用科技花式寵妻”的新聞在網(wǎng)絡和朋友圈不斷“刷屏”。11月8日,“76歲大爺研發(fā)31件老年人神器”沖上微博熱搜榜,話題閱讀量高達4936萬。在記者仔細解釋了“微博熱搜”的含義后,辛世武爽朗一笑,說道:“那我是不是成網(wǎng)紅了?”

  辛世武說,以前忙,沒時間去宣傳和推廣,F(xiàn)在有很多人關注到他,還有廠家專程來看保健床、電動打擊樂器、洗菜機等發(fā)明。他表示,自己現(xiàn)在沒有發(fā)明新產(chǎn)品,打算先停下來,把以前的所有發(fā)明整理成冊,再生產(chǎn)一批保健床投放到敬老院、養(yǎng)老中心等護理機構,服務更多行動不便的老年人。“我看到我這些發(fā)明對社會進步有作用,我這心里就高興。”

  

責任編輯: 任志強
版權聲明:
·凡注明來源為“今日報道網(wǎng)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、音視頻、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,版權均屬今日報道網(wǎng)所有。未經(jīng)本網(wǎng)書面授權,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、轉(zhuǎn)載或建立鏡像。
·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,均轉(zhuǎn)載自其它媒體,轉(zhuǎn)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不良信息舉報信箱 網(wǎng)上投稿
關于本站 | 廣告服務 | 免責申明 | 招聘信息 | 聯(lián)系我們
今日報道網(wǎng) 版權所有 Copyright(C)2005-2016 魯ICP備16043527號-1

魯公網(wǎng)安備 37010402000660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