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日下午,習近平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,會議上有9位代表先后發(fā)言,記者注意到其中有一位女性少將——火箭軍裝備研究院某研究所所長李賢玉。
出生于1964年的李賢玉,身上有著諸多耀眼的標簽:當年黑龍江的理科狀元、北大碩士生、朝鮮族、女少將、女導彈專家,她還是全國優(yōu)秀科技工作者、享受政府特殊津貼……
2015年7月6日,在原二炮部隊晉陞將官軍銜儀式上,她晉陞為專業(yè)技術少將軍銜,成為二炮史上第一位、也是唯一一位女將軍。
投筆從戎屢立功功勛
李賢玉出生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的一個朝鮮族知識分子家庭,父親是工程師,母親是會計。1982年,17歲的她摘得黑龍江省高考理科“狀元”,進入北京大學,攻讀當時前沿的無線電物理專業(yè)。值得一提的是,李賢玉考上北大時,還只是一名高二學生。
“1982年,讀完高二的我既可以升高三,也可以直接參加高考。我想,反正要考的我都學完了,那就趕緊高考。我的自信是有基礎的,在中學,我的全年級第一從沒跑過。”李賢玉曾回憶。
1990年7月碩士畢業(yè)后,正值大學生留學熱、經(jīng)商熱。一個偶然的機會,她隨導師去看望原二炮部隊的一位老領導。這位領導對她說:“像你這樣掌握高新知識的年輕人,如果能到導彈部隊工作,一定會大有作為的。”隨后她參軍入伍,進入原二炮部隊。
1991年,海灣戰(zhàn)爭中,資訊技術展現(xiàn)了巨大的威力。當時,軍隊資訊化建設還處于初始階段,原二炮作戰(zhàn)指揮還沿用“密碼式”的“靶場模式”。1992年,部隊開始籌建第一套作戰(zhàn)指揮自動化系統(tǒng)。時年28歲的李賢玉,成為科研團隊里年齡最小的技術人員,承擔了網(wǎng)路總體構建和實時數(shù)據(jù)傳輸兩項攻關任務。
經(jīng)過幾年的努力,指揮自動化系統(tǒng)成型。1995年盛夏,原二炮奉命向某海域進行導彈發(fā)射訓練,系統(tǒng)獲得成功。當時一位軍委首長對李賢玉連說了三個“不簡單”。該項目開創(chuàng)了中國戰(zhàn)略導彈部隊資訊化建設先河,成為全軍的“標志工程”,獲全軍科技進步二等獎,李賢玉也獲記三等功。之后,她當選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。
2003年,伊拉克戰(zhàn)爭爆發(fā),再次展現(xiàn)資訊化作戰(zhàn)水準。隨后,原二炮委派當時剛剛擔任某研究所總工程師的李賢玉,負責某機動指揮系統(tǒng)的研制攻關任務。
經(jīng)過幾年的奮戰(zhàn),2006年,李賢玉的成果在軍事演習中亮相。當時的二炮首長稱贊她:“能把這么多系統(tǒng)'統(tǒng)'起來,真是了不起!別看一個弱女子,能頂咱們好幾個導彈旅長。”
這套系統(tǒng),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。李賢玉因此榮立二等功。
記者注意到,李賢玉還是全軍一體化指揮資訊系統(tǒng)的總師組成員,她花費六年時間,建成了戰(zhàn)略導彈部隊的“中國劍網(wǎng)”。
“我這人有點‘虎’”
生活中的李賢玉頗為直率,“我這人有點'虎',你一看我開車,就知道我是東北的,我有股不服輸?shù)膭艃骸?rdquo;2013年,她接受一家中央媒體的專訪。李賢玉在這次訪談中講述自己的學業(yè)、工作、家庭生活,頗為坦率。談起“理科狀元”,她說“從小我就被人叫做'小大學生',我覺得自己成為高考狀元也是順利成章的”;回憶起大學生活,“在北大,基本沒人管我,以至于我對班主任沒印象”。
回顧自己的人生經(jīng)歷,李賢玉說:“我這個人沒多么遠大的目標、多么長遠的打算。我的特點在于,一步一個腳印,只要有機會,一定能抓住。不管干什么,有踏實和堅持,鐵定能干好。”李賢玉說。“我跟兒子說,不能只想著干造原子彈的活兒,人都得從小活兒干起,才能干大活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