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1月,寒假開始之前,徐老師在給孩子們講課。
對于已經(jīng)82歲的徐學勤來說,二十多年來,她幾乎每天都在做這樣的事情。
麗華一村社區(qū)黨總支書記陸金龍向表示,徐老師所在的“EQ小板凳”是社區(qū)針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成立的公益項目,以幫助孩子們更快適應城市生活。
成立三年多來,“EQ小板凳”每年都會收到30個左右的學生。陸金龍說,參與項目的老師們主要是像徐學勤這樣的退休老教師,以及一些大學生志愿者為主。
“徐老師從‘EQ小板凳’剛成立的時侯就來了,是堅持最久的一位”,陸金龍說。
7月3日,徐奶奶在挨個翻看孩子們的成績單和評語。
事實上,她義務給外來務工子女輔導功課,已經(jīng)二十余年了。徐學勤表示,自己在1995年退休后,看到社區(qū)里外來務工家庭很多,而鄰居家和社區(qū)熟悉人家的孩子沒人輔導,家長又很忙,所以開始幫助他們輔導功課。
之后,徐學勤參加了社區(qū)的“五老志愿者”活動,并在2014年“EQ小板凳”公益項目成立之后,開始系統(tǒng)性地給孩子們補課。
對于她所說的補課這件“小事”,徐學勤表示,自己只是高興地做著讓自己高興的事情,而未來,“只要還做的動,就會一直做下去”。
“他們看見我,總是老遠就會喊我的”,徐學勤爽朗地笑出聲來。
7月3日,徐奶奶在挨個翻看孩子們的成績單和評語。
澎湃新聞:您是從什么時侯開始教這些孩子的?
徐學勤:我們社區(qū)辦了“EQ小板凳”,專門給外來務工子女(提供幫助)。等他們放學以后,因為家里沒人,我們就和他們一起做功課,或者幫他們復習當天的功課,我就是這時候到社區(qū)來的。“EQ小板凳”到現(xiàn)在也有近四年了。
澎湃新聞:我聽說在“EQ小板凳”開設之前,您上世紀九十年代退休之后,就開始陸陸續(xù)續(xù)給社區(qū)們的孩子上課了?
徐學勤:那時就是在我們社區(qū)里一個車庫,有看車子的一家人,家長們在外面做工,家里有兩個孩子。家長總說他家孩子笨,功課跟不上。然后我就天天去輔導他,因為這也不是上課,所以孩子就比較輕松。為什么我不愿意說這些,不是我有那么個覺悟,就是因為我一個人,沒別的事,就找點這些事情做做,就這么簡單。
澎湃新聞:后來為何針對外來務工子女輔導?
徐學勤:我就是覺得,這些孩子從農(nóng)村到了城市,生活習慣發(fā)生改變,而且農(nóng)村的教育比起城市的教育質量的確是要弱一點點。這些孩子家里,爺爺奶奶又不識字,爸爸媽媽又那么忙。我就覺得我有義務去幫助他們。另一個原因,就是我自己也比較喜歡孩子,跟社區(qū)里這些孩子都混的很好的,現(xiàn)在他們有什么事都來找我。有孩子上廁所都過來問我要紙,后來我就專門買了紙放在那,也專門買了一些本子啊、尺子、筆芯給他們。
澎湃新聞:您從開始到現(xiàn)在教了大概有多少個孩子了?
徐學勤:這個我說不出來,反正每天都有三十多個孩子來。都是川流不息的,有的孩子到了六年級了不來了,二年級的又來了。麻煩也就是麻煩在這兒,不像老師備課,你備二年級的,他備三年級的,我這兒是從二年級到六年級。
澎湃新聞:那您除了帶他們做功課之外,還會教他們其他內(nèi)容嗎?
徐學勤:還教詩詞啊,他們也喜歡聽。我會配合中國傳統(tǒng)的民族節(jié)日講一些詩詞,講一些名人故事,這個主要是提高他們的興趣。小孩嘛,也就給他們說說,也沒什么高深的學問。
澎湃新聞:您覺得在他們的成長和學習當中,最重要的是什么?
徐學勤: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一種品德的培養(yǎng),因為我們要注意德。當然,要說收到什么立竿見影的效果也是不可能的,主要就是告訴他們什么是對的,什么是錯的。
澎湃新聞:您跟“流動兒童”有最直接最鮮活的接觸和了解,您覺得他們是什么樣子的?
徐學勤:有些孩子比較開朗,心里有什么話都可以講。從這里我也發(fā)現(xiàn)農(nóng)村來的孩子沒有城市的孩子眼界那么寬,但是從本質上講他們很淳樸,我覺得這一點還是比較可貴的。由于所處的環(huán)境、經(jīng)濟條件等方面,他們的課外知識的確比較缺乏。坦白說,外來子弟學校的教學質量沒有城里小學那么高,師資力量沒有那么好,但這也不是一時半會能解決的。這些孩子有一個很大的優(yōu)點就是非常聽話,你跟他們好好講都會慢慢領悟的,我覺得他們可愛就可愛在這個地方。
澎湃新聞:您是每天都去給孩子上課嗎?
徐學勤:對啊,每天都上,就是周末不上,F(xiàn)在(暑假)是每星期一次,星期五。
澎湃新聞:那您接下來還準備持續(xù)教這些孩子嗎?
徐學勤:對,我只要能夠做得動,我就會一直做的。因為這也是我生活當中的一種樂趣,我不把它作為負擔。我不要報酬,什么都不要,甚至我還要拿出錢來給他們,但我覺得這對我來說是一種高興就好了。你看我都八十多了,就要圖個高興,高興地做自己高興的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