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9年,原定在貝爾格萊德舉行的第45屆世乒賽由于北約轟炸南斯拉夫被迫改變了舉辦地:國際乒聯(lián)把單項賽的場地遷到了荷蘭的埃恩霍溫,而團(tuán)體賽則順延到了2000年的馬來西亞吉隆坡,人們在祈禱和平的同時,也在感慨競技體育面對戰(zhàn)爭時的無奈。然而,正是因為這次意外的變動,讓全世界的乒乓球迷第一次在一年之內(nèi)感受到了世乒賽“5+2”模式的別樣精彩。2003年,國際乒聯(lián)正式將世乒賽“一分為二”,在單數(shù)年份進(jìn)行單項賽,在雙數(shù)年份進(jìn)行團(tuán)體賽,“5+2”世乒賽至今已分別舉辦了7屆。
在7屆世乒賽單項賽中,歐洲舉辦了4屆(法國巴黎2次、克羅地亞薩格勒布1次、荷蘭鹿特丹1次);亞洲舉辦了3屆(中國上海1次、日本橫濱1次、中國蘇州1次)。其中,中國隊從第48-51屆之間連續(xù)完成了5個單項的4次包攬,在第53屆蘇州世乒賽上,中國運動員雖然站上了全部項目的冠軍領(lǐng)獎臺,但混雙金牌是由許昕與韓國選手梁夏銀合作獲得,嚴(yán)格來講,中國隊在這次比賽中只獲得了4.5枚金牌,并不算完全包攬。
男單
1次丟冠,2人衛(wèi)冕
在7屆單項賽的男單角逐中,一共有5名運動員捧起過圣·勃萊德杯。期間中國隊只丟掉了一次冠軍,即2003年巴黎世乒賽,奧地利選手施拉格最終登頂。那屆比賽也是中國男乒唯一一次無緣決賽,而其余6屆的男單決賽均在中國選手之間進(jìn)行。
5位男單冠軍中,王勵勤和張繼科分別在第48、49屆和第51、52屆世乒賽中實現(xiàn)了衛(wèi)冕,且他們在決賽中戰(zhàn)勝的都是相同的對手(馬琳和王皓)。施拉格、王皓(唯一一名直板選手)、張繼科和馬龍都是第一次闖入決賽就獲得了冠軍,其中張繼科首次奪冠時還是第一次代表中國隊參加單打比賽。
女單
5位冠軍,4大滿貫
在女單項目的爭奪中,中國隊從未失過手,7屆決賽全部實現(xiàn)會師,共有5人捧起過吉·蓋斯特杯(其中張怡寧和丁寧都有2次奪冠經(jīng)歷)。除了郭躍之外,其余4人都是女子乒壇的大滿貫得主,而張怡寧和李曉霞都是在奪得世乒賽的女單冠軍后成為大滿貫的。5名運動員全部都是橫板兩面反膠打法,有趣的是,左手選手與右手選手的奪冠屆數(shù)依次隔開,至今尚未出現(xiàn)蟬聯(lián)的情況。
男雙
左右互補,直橫配合
在7屆單項賽的男雙項目中,一共產(chǎn)生了7對伊朗杯得主,其中中國隊6次奪冠,中國臺北的莊智淵/陳建安在第52屆世乒賽上問鼎。在全部冠軍中,中國臺北組合是唯一一對由兩名橫板選手組成的搭檔;而第48屆世乒賽冠軍得主孔令輝/王皓則是唯一一對由兩名右手運動員組成的搭檔,由此可見,“左右手+直橫拍”的搭配在世乒賽的雙打賽場上更具有沖擊力,奪冠率也更高。
女雙
黃金搭檔,連中三元
在7屆世乒賽單項賽中,女雙波普杯的歸屬懸念一直都要小于其它項目,中國女隊只用3對組合就斬獲全部冠軍,從一個側(cè)面反映出強大的統(tǒng)治力。王楠/張怡寧和李曉霞/郭躍先后在第47-49屆和第50-52屆比賽中完成過一撥“三連冠”,黃金搭檔實至名歸。第53屆世乒賽上,劉詩雯/朱雨玲戰(zhàn)勝隊友李曉霞/丁寧登頂,收獲了兩人第一個世乒賽女雙冠軍,同時也是各自的第一個世乒賽單項冠軍。
混雙
懸念四起,朝韓奪金
在混雙項目的爭奪上,中國隊共獲得了5.5枚金牌,其中王勵勤/郭躍在第48、49屆比賽中實現(xiàn)了衛(wèi)冕;曹臻在第50、51屆比賽中先后搭檔李平和張超獲得冠軍;朝鮮組合金赫峰/金仲與韓國選手梁夏銀先后在第52、53屆比賽中染指金牌,距離兩國上次獲得世乒賽的單項冠軍都已相隔了20多年(1991年,朝鮮運動員李粉姬獲得過41屆女雙冠軍;1993年,韓國運動員玄靜和獲得過42屆女單冠軍)。近些年來,中國隊在混雙項目上一直沒有派出實力最強的組合,因此茲·赫杜塞克杯也一直頗具懸念。